有這么一群人,他們深居幕后,爭分奪秒地檢測樣本,同時間賽跑,與病毒抗?fàn)。他們就是義烏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工作人員,一群“離病毒最近的人”。 新冠疫情暴發(fā)以來的500多個日夜,義烏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工作人員始終奮戰(zhàn)在一線。他們穿著隔離服,戴著護目鏡、口罩、帽子和手套,用無私的奉獻守護著義烏百姓的健康。 確診新冠肺炎,檢測病毒樣本是關(guān)鍵一步。疫情發(fā)生以來,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這個由10名“戰(zhàn)士”組成的戰(zhàn)斗堡壘,就開始晝夜不停地運轉(zhuǎn)。每有一份待檢標(biāo)本送達,他們就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檢測工作中,進行病毒核酸檢測。 “大家都很辛苦,感覺我們科室的人都跟沒有家一樣。你看我們科室里的小姑娘,本來就瘦,新冠疫情剛開始的那段時間,一下就暴瘦了10來斤。但好在我們科室人員一條心,大家相互鼓勁、相互幫助,就這樣挺過來了!闭f話的是該科的工作人員陳黎。 陳黎口中的小姑娘,叫朱婧。朱婧告訴記者,近期疫情反復(fù),檢測樣本數(shù)量增加了不少,有時候等做完實驗出來,天已經(jīng)亮了,緊接著又要開始上午的常規(guī)檢測!艾F(xiàn)在每天回家往床上一躺,睡個好覺再精神抖擻地去上班,就心滿意足了,哪還有空談戀愛!泵鎸依锏摹按呋椤焙屯抡{(diào)侃,30歲的朱婧無奈地說。 作為“離病毒最近的人”,微生物檢驗科檢驗員在工作中的防護等級要求很高,密封的防護服、密不透氣的N95口罩、笨重的防護面罩,一樣都不能少,在這樣嚴(yán)密的全副武裝下,哪怕是和親人面對面也無法分辨誰是誰。 檢測工作在PCR負壓實驗室內(nèi)進行,每天都有樣本檢測,常規(guī)“上機”檢測3次,檢驗員每進去一次要連續(xù)工作四五個小時,實驗室檢驗員一天中的大半時間,都在與各種檢測儀器、試劑和樣本待在一起。因為密閉的工作環(huán)境和長期穿著密不透風(fēng)的防護服,尤其是夏天,房間內(nèi)溫度更高,往往四五個小時下來,全身是汗。 “之前給我們科長陳文先拍過一張他剛脫下防護服的照片,真的全身都是汗水,衣服就跟水里撈出來一樣,皮膚也跟浸過水一樣都是褶皺。中暑更是常有的事,我們都習(xí)慣了,藿香正氣水是我們的日常必備品,治中暑的手法也越來越嫻熟!惫ぷ魅藛T方曄笑著說。 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陳文先告訴記者,對當(dāng)父母的他們來說,最牽掛的其實是孩子?剖依锵耜惒ā⒎綍系榷加袃蓚小孩,工作忙起來根本就顧不上。但他們始終堅守一線,第一時間出具確認或排除的檢測報告,實時監(jiān)控疫情,讓病毒無處遁形。 據(jù)介紹,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的10名工作人員,平均年齡36歲,這個以“80后”為主的年輕團隊,曾經(jīng)在抗擊甲流、防控登革熱、應(yīng)對H7N9禽流感等工作中屢建功勛。2020年,該科室被評為義烏首批10個戰(zhàn)“疫”先鋒團隊之一。 |
GMT+8, 2025-4-17 08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