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又是一年清明時,家家戶戶做“饣果”忙;歲月悠悠思念深,難忘親人恩情重。每年的這個時節(jié),家鄉(xiāng)的父老鄉(xiāng)親都要或多或少做些清明饣果,一來紀念已經離去的親人,二來勉勵自己要堅強并快樂地活著。這真是一種很神秘、很奇特的點心,居然讓人吃出思念,吃出真情。
提起清明饣果,倒叫人想到一種叫“篷”的野菜。鄉(xiāng)里人一般都喜歡采用它來作佐料的!芭瘛庇袃煞N,一種是由內而外會是純正的綠色,另一種則是外表帶著一點毛茸茸的,稍有白色,如風吹干的淚水。此種野茶雖滿山遍野都是,可惟獨在墳墓旁邊的“篷”長得格外精神。據(jù)說,墳頭的“篷”是斯人的思念和對生者的祝愿.是否正確,無從考證,但寓意深遠。
采摘回來后,先進行一番嚴格的篩選程序,再將“篷”用石灰閹制起來,過一周之后洗凈待用;或者拌入少量的蘇打粉,以使“篷”充分軟化,待水開后放入蒸籠蒸上半個小時。這時的“篷”已呈半爛狀態(tài),再放到石頭老窖內砸碎。然后,與糯米粉攪拌均勻,并放到石頭老窖內砸透。弄好這些手續(xù),你才能根據(jù)自己喜愛的口味可甜可咸進行選餡,再包好壓平即可。當然,也有的不加“篷”的,直接加工成白白的清明饣果,原色原汁,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。
清明饣果具有很強的季節(jié)性,只有在清明前后的那段日子才做的,而且一般來說都是選擇在清明節(jié)做好的。因為清明饣果一種祭奠親人的食品,是用來表達想念之情和捎給古人的點心,所以宜早不宜遲,以免讓九泉之下的親人牽掛太久。
說真的,清明饣果口感極好,香氣撲鼻,久吃不膩,又有開胃的功效,倒不失為充饑的好點心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