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套干練的職業(yè)裝里,裝著一個溫婉的黃菡。這是見到她時的第一感覺。這位40+的女性,面部已然有歲月的變化,但洋溢著一整臉的幸福,聲音柔和甜美。
作為情感顧問、《非誠勿擾》的嘉賓主持,黃菡身上似乎貼滿了諸如“全民女性代表”之類的標簽。因而,在近日《新周刊》關于生活家的一場論壇上,我和她促膝而談的,終究也逃不開愛情、婚姻和生活!霸敢庠诩依锖煤蒙畹娜,就是生活家。”她說。
關于愛情
“感覺”和“眼緣”是擇偶最高標準
Q:在你看來,“剩男”、“剩女”是社會進步的體現(xiàn)嗎?
A:當然是,但我不主張這些叫法!笆!边@個字太被動了,就好像是被剩下來的。其實不是,這些人大多數(shù)是主動選擇留在婚姻之外的。這中間有“有意識的主動選擇離開”和“無意識地主動選擇離開”。比如有些人自認為要求很低,其實很高。最典型的就是“感覺”和“眼緣”,這些無形的標準比有形的標準更難把握。有形的條件,社會上很多人都能滿足,比如身高、學歷、經(jīng)濟收入。但無形的真的只有“愿得一人心”了。
Q:經(jīng)濟獨立的女性更難嫁出去?
A:這個說法某種意義上是有道理的。為何獨立了卻難嫁出去?這是婚姻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功能決定的。
1、經(jīng)濟。一旦女性收入高了,她對這方面的需求就減弱了,可還是想找一個比自己收入更高的男人,于是符合她要求的群體越來越小。一方面她不會為了改善經(jīng)濟狀況而結(jié)婚,另一方面,她的經(jīng)濟條件反倒成了擇偶的壁壘。
2、婚姻好多功能被社會化,很多人感覺結(jié)婚的必要性減弱。吃飯可以下館子;打掃可以叫鐘點工;睡覺有五星級賓館;心理安慰有心理醫(yī)生。社會交往方面,就算離開戀愛關系,也能擁有保持親密的異性交往。
3、生育,都可以人工了。
正因為婚姻功能被弱化,所以傳統(tǒng)父母和擁有新觀念的孩子在結(jié)婚的問題上有那么多沖突。
關于婚姻
要給這段關系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
Q:相愛容易相處太難,婚后怎么維系兩人之間的關系?
A:給這段關系留出來空間和時間。首先得保證的是,兩個人要經(jīng)常共處在同一時間的同一空間內(nèi),怎么舒服怎么相處。無論工作多忙,我一定會一個季度至少安排一周時間,單獨和先生出去,不帶孩子。家最重要的不是那個地方,而是那段特別重要的情感關系。
Q:近幾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發(fā)生了怎樣的轉(zhuǎn)變?
A:女性經(jīng)濟崛起了。隨著自身收入的提高,職業(yè)女性的出現(xiàn),她們的消費大幅提高。許多女性喜歡靠消費來實現(xiàn)自我,一些自我價值通過購物來實現(xiàn),焦慮通過購物來打發(fā),痛苦通過購物來宣泄。女性是主導家庭經(jīng)濟消費的,她們自身消費增加,家庭消費也跟著增加。
Q:80后、90后的婚姻觀念與父母發(fā)生沖突時,怎么做?
A:要改變“孝”的觀念。孝順,但孝未必順。對于長輩要有愛、尊重,但在順上,要具體分析。社會變化太快了,長輩與晚輩觀念間的差異、鴻溝不但不可避免,還比過去更寬。這時用傳統(tǒng)的孝順觀念去處理問題,沖突是非常大的。父母很勉強,不滿意;你也勉強,會心生怒怨,這更影響親子關系。
關于生活
與物質(zhì)相比,精神生活更重要
Q:品質(zhì)生活應該具備哪些要求?
A:一是有個人的親密關系,體現(xiàn)在家里就有和諧的夫妻關系,正確而親密的親子關系,更有大家庭的牽掛、扶持。另要有精神生活,物質(zhì)之外的,比如藝術(shù)、自我精神的升華、修養(yǎng)等。
Q:您個人對生活品質(zhì)的要求高嗎?
A:有些方面我要求蠻高的,比如旅游度假時住宿條件。窮游,如果只是一次特別體驗,我愿意去,但正常旅游我受不了。我比較喜歡人文類的旅行地。但我對服裝之類的苛求并不高,不講究品牌。
Q:對工作壓力大的白領,怎么提高自我的幸福感?
A:首先生活觀念要轉(zhuǎn)變,不一定要“首先得有面包才有愛情”。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質(zhì)基礎,但白領有穩(wěn)定的職業(yè)、收入,不能為了掙更多的錢而去變成一個工作狂,應該規(guī)劃一部分的時間、精力、熱情,給自己的生活。其次,要有自己的業(yè)余愛好,比如做公益等。第三,要花時間在家庭建設上。從戀愛到婚姻,都需要建設。再要一個孩子,陪伴孩子成長,對自己也是另一段成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