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總有一些處事圓滑、不講原則、到處和稀泥的“老好人”。而且這種“老好人”往往能在評優(yōu)、晉升等場合勝出。有人擔心,“老好人”大量存在,導致沒人愿意承擔創(chuàng)新風險,很多實際問題難以解決。
近期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,對3001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,61.1%的人確認自己身邊的“老好人”非常多或比較多,30.5%的人感覺一般,僅7.3%人的表示自己身邊少有“老好人”。
北京某高校本科生王宇(化名)認為,“老好人”多,與我們“人情社會”的特點有關——情面比制度重要,關系比能力重要,“老好人”在這樣的社會里就更能獲益!叭藗兏十敗虾萌恕彩且环N‘理性選擇’吧”。
本次調查也證實,89.3%的受訪者在單位、公司評優(yōu)或選舉時支持過“老好人”。
湖南女子學院教授蔣璟萍在接受采訪時指出,人都會趨利避害,“老好人”善于將自己功利的目標掩飾起來,讓人覺得沒有威脅,自然容易被人接納。“他們只栽花,不栽刺,遇到矛盾繞道走,是非面前不開口,誰也不得罪,人際關系雖然庸俗卻也親密和諧,許多人支持‘老好人’,當然在情理之中!
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曲慶認為,之所以有如此多的“老好人”,原因是當前許多組織中的管理考核制度出了問題!霸S多單位的考核、評議,都是”大量存在會帶來什么后果“老好人”大量存在會帶來什么后果?調查中,排名前三的選項分別是:凡事和稀泥,實際問題難以解決(64.8%);讓真正堅持原則的人吃虧(64.0%);沒人愿意承擔創(chuàng)新風險(61.0%)。
其他后果還包括:阻礙規(guī)則的嚴格執(zhí)行(49.8%)、隱瞞重大問題(38.8%)、讓人際關系和諧(34.2%)、有利于團隊合作(31.3%)等。
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指出,“老好人”不一定有惡念,但是他們往往會讓是非模糊了,原則不見了。這樣一來,就會導致法律制度頹壞,禮治秩序蕩然無存,剩下的只是爾虞我詐、拉黨結派,社會信任受到徹底破壞。
蔣璟萍擔心,“老好人”的大量存在,會讓整個社會風氣變味,人們不再愿意堅持原則,不再敢于擔當責任,整個社會不斷潰敗。
調查中,對于“當前社會最缺的就是敢于堅持原則的勇氣”這一觀點,表示同意的人占84.5%,表示不同意的僅占7.8%,其余7.7%的人表示不好說。 |
GMT+8, 2025-4-26 14:28